「尋找社企獲利藍圖」工作坊全記錄:跟著紐西蘭資深社企顧問,為自己的商業模式做健檢

創業需要顧慮的面向有很多,打造社會企業需要顧慮的則更多;經營瓶頸、理念與營利的拔河總讓人無所適從。資深社企顧問 Alex Hannant 曾指導多個社企萌芽茁壯,也投身循環基金,為社企解決營運問題。他這次從紐西蘭飛來台灣,參加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,透過工作坊幫社企「做健檢」,助社會企業找出理想的商業模式。
2023-01-06

「尋找社企獲利藍圖」工作坊全記錄:跟著紐西蘭資深社企顧問,為自己的商業模式做健檢

創業需要顧慮的面向有很多,打造社會企業需要顧慮的則更多;經營瓶頸、理念與營利的拔河總讓人無所適從。資深社企顧問 Alex Hannant 曾指導多個社企萌芽茁壯,也投身循環基金,為社企解決營運問題。他這次從紐西蘭飛來台灣,參加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,透過工作坊幫社企「做健檢」,助社會企業找出理想的商業模式。
 

「一切都從願景開始。」Hannant 劈頭直指核心,要社企明確定義成立的「願景」,也就是社會目的。「所謂的社企,只有兩個元素,一是社會目的(social purpose),一是永續的商業模式(viable business model)。」這兩項元素缺一不可,少去任何一項便僅是慈善組織或純商業團體,無法稱為社企。

3 種社企模式比一比

工作坊上,Hannant 先介紹了 3 種社企商業模式,再讓聽眾動動腦,身邊有哪些社企、各屬哪種模式?接著進一步思考,這些模式的優缺點為何?Hannant 指出,商業行為和社會目的之間,依據重疊程度的不同可分為 3 種,即「純捐助模式」(Donation Model)、「肩並肩模式」(Side-by-Side Model)和「直接影響模式」(Direct Model)。

1. 純捐助模式

純捐助模式把企業作為創造社會影響力的引擎,將營收轉予弱勢族群,但營利型態與社會目的之間並無直接相關。例如啤酒商 The Good Beer Co. 捐出部分利潤復育大堡礁;另如知名懶人鞋品牌 TOMS 的「買一捐一」(buy one give one),也屬這種模式。

2. 肩並肩模式

相較於純捐助模式,肩並肩模式的商業活動與社會目標關係更為緊密,意即商業模式本身即具社會影響力。例如越南的 Koto 廚藝學校,協助流浪青少年習得餐飲技能、順利進入社會,而其就業培訓過程本身就能提供餐飲服務、與外界交易進而獲利;又如紐西蘭的石榴廚房(Pomegranate Kitchen)提供中東風味的菜餚,向移居當地的難民伸出援手,協助他們適應社會、學習語言,並培養一技之長。

3. 直接影響模式

直接影響模式,其企業和產品就等於社會影響力,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幸運小鐵魚(Lucky Iron Fish),因為小鐵魚本身的銷售就能直接解決缺鐵性貧血問題;另如鄉村銀行(Grameen Bank)微型信貸,在社群間建立團結組織,使貸款人互為保證人,利用社會連結作為抵押成本、確保還款,使貧窮階級也有貸款的權利。

Hannant 表示,3 種模式各有優缺點,「純捐助模式」操作簡單、無須擔心企業體質轉換會衝擊社會影響力,較有彈性,但也因為如此,企業本身須具極高獲利性,才能持續支持捐助費用;「肩並肩模式」能藉概念本身傳遞價值,也不必累積大量資金才能起步,不過往往受限於人力,有其發展上的限制;Hannant點出,最後一種,也就是「直接影響模式」,是力量最大、影響力傳播最快的模式,但也因此最難發想,要接觸到受眾也較難,起步時更得投注大量時間與精力。

Hannant 認為,沒有最好的商業模式,但有「最適合你使命」的商業模式。他建議透過混合模式的方法,彈性套用以達永續經營。「像幸運小鐵魚,本身就是很好的混合模式例子,除了販售鐵魚解決營養問題,他們也捐出部分收益、更廣納弱勢族群作為員工人力。」

健檢一下!用帆布圖剖析商業模式

談完 3 種模式,接著進入健檢程序。Hannant 請聽眾展開社企模式帆布圖,分別從每一個項目檢視自身社企的模式,有哪些盲點需要突破?Hannant 表示,社企模式與一般商業模式的差異,在於多出兩個項目需要定義,即創業的「願景/目標」,以及審視社企能帶來什麼「影響力」。

接著得定義出服務的「目標客群」(提供服務給誰),以及服務對象面臨哪些「問題」?隨後帶入社企的「價值主張」,針對受眾想出「解決方案」(提供什麼服務),並訂出「推廣與銷售通路」(如何提供服務),釐清接觸受眾的方法。

有了基礎架構後,便開始考慮營運層面,審視預期「收益」(如何營利)能否支持社會企業永續發展?同時列出「成本結構」等經營花費。最後訂定自我衡量的「關鍵指標」(如何認定模式成功),並審視企業自身的「獨特優勢」,問問自己,「為什麼這件事由你來做,能做得比別人更好?」

 

(「尋找社企獲利藍圖」工作坊現場。來源:社企流)

 

「好點子」不是創業成功關鍵

工作坊上,參與者紛紛提出自己的社企模式,期待獲得講者的回饋。來自東海大學的 Oliver (化名)就分享,自己正和朋友試圖打造「教科書回收計畫」,透過回收教科書、打造販售平台,減少大學生每年浪費金錢與資源購買新書的問題。Hannant 對這個點子很感興趣,同時使用帆布圖要素,提醒 Oliver 需仔細思索每個環節,才能使模式有效運作。

Hannant 更一針見血地指出:「創業成功的關鍵不只是好點子,更是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」最後更向聽眾拋出疑問:「你的商業模式中,最大的風險何在?又該如何測試風險?」他提醒創業者必須不斷解構假設、找出癥結解決問題,「如此,你的社企才能永續發展。」

如何同時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,是社企最難也最核心的問題,往往需要長久思忖。但 Hannant 說,經營社企本身就是個不斷「假設、推翻」的過程,「計畫和現實常是分開的,現實永遠不如計畫。」因此 Hannant 鼓勵參加者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去規劃,應該架構好想法就開始動手,接著再一面實踐、一面調整,因為「打掉重練」是永續經營的必經之路。

看商品
0